2025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高技术产业动能澎湃,消费场景推陈出新,旅游市场稳健回升,协同发展步伐更快。无论是制造车间里的高速产线,还是跨境高铁上人潮涌动的身影,都在诉说着这片湾区的澎湃脉动。
粤港澳大湾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共有23家企业入围,比去年新增1家,占中国130家上榜企业的17.7%。这意味着,中国近五分之一的世界500强企业,来自这片9+2城市群。
广东毗邻港澳,承担着助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责任使命,广东自贸试验区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入推进与港澳规则机制的衔接,实现了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要素的自由便利流动,全力推进建设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在创新驱动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专利早已不只是一纸技术证书,更是衡量创新实力、掌握未来主动权的关键标志。专利的数量与质量,正越来越深刻地反映着一个区域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位势与潜力。
广东加力提速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陆海接力、岸海联动”的要求,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持续唱响“海洋牧歌”,积极拓展蓝色海洋发展空间,“蓝色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打造“海上新广东”取得了积极进展。
5月26日,为期五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以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方式举办,设置8个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共展出文化产品12万多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共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这不仅是一项战略部署,更在现实中转化为强有力的增长引擎:南方网记者梳理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发现,过去一年粤港澳大湾区新增科技创新企业达34.99万家,成为全国创业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5月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正式闭幕。本届广交会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创新高,现场意向出口成交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38名境外采购商到会……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广交会展馆门前客商排起的长队,生动诠释了国际商界对中国市场、对广东经济的持续看好。
创五年最高、刷新历史纪录……“五一”假期,在内地通过陆路连接港澳的城市广东珠海,多个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创历史纪录,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踊跃,港澳居民“北上”内地游也持续升温,粤港澳大湾区假日人潮涌动。
其中,1月31日单日客流峰值达13.6万人次。这条串联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通道”,正以高效、便捷的服务,加速区域“一小时生活圈”的成型,成为粤港澳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