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楼阁论坛官网入口网址,良家凤楼论坛最新活动,凤楼阁交友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单个机构最高可奖千万!前海再发“大礼包”促科技成果转化

2025年10月21日 来源:南方+

[ ]

  单个机构每年最高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首次直接聚焦“前海科技服务业”,《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下称《若干措施》)日前正式发布,打造辐射大湾区的科技服务集聚区,现已开放申报。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科技服务业发展纳入战略核心,通过政策规制与制度创新驱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2021年以来,前海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10%,产业链覆盖度超60%,呈现向好发展态势。

  “前海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关键增长极,已形成‘研发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鼻昂9芾砭窒喙馗涸鹑吮硎?,前海已成为大湾区科技服务密度最高、创新浓度最足、国际化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

前海已成为大湾区科技服务密度最高、创新浓度最足、国际化程度最深的区域之一。

标题。

  《若干措施》涉及“加快重点领域布局、加大空间供给、支持国际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支持标准制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人才集聚、完善金融支持、加强知识产权服务、提供跨境数据流通便利”等一揽子举措,吸引全球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来前海集聚。

  其中,“支持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加快布局”是重中之重,前海将支持“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检验检测、工程服务”等七大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单个机构每年可获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前海拥有创新载体191家,同比增长9.1%,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2家,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15家,市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家。此外,前海拥有孵化器、众创空间共57家?!度舾纱胧返陌洳迹鲜鲋疃嗷固峁┓⒄剐露埽俳氐懔煊蚣涌旆⒄共季?。

该举措有助于前海吸引更多高端服务资源集聚。

  “该举措不仅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和行业激励性,也为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紫藤集团是立足前海、服务大湾区、面向国际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团副总裁、专利代理事业部总经理张永明认为,这有助于前海吸引更多高端服务资源集聚,推动形成更加完善、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生态体系,加快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倡导的“质量导向”“专业导向”发展战略。

  “《若干措施》将开启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我们也将积极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前海合作区制度创新与开放平台的优势,持续拓宽国际化视野,加快高端人才引进与专业团队建设,深化跨境知识产权布局与合规服务能力,助力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增强核心竞争力?!闭庞烂鞫晕蠢捶⒄骨熬俺渎判?。

  前海知名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机构蕉内副总裁藏蕾也认为,《若干措施》此举为企业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罢庵苯咏档土似笠悼股杓蒲蟹⒌某杀?,使其更敢于投入资源,针对产品的外观、功能乃至用户体验等进行深度优化和原创开发,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标题。

  除了布局重点领域,《若干措施》还多维度制定扶持政策,形成全链条产业扶持闭环,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发展,推动前海建设科技服务集聚区。

  在空间保障方面,加大科技服务业空间供给,对于符合不同条件的科技服务业机构申请创新型产业用房,分别按市场评估价的30%、50%及70%收取租金,最高予以一年免租支持。

  在成果转化方面,支持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联合企业在前海合作区设立科技服务业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支持源自港澳及国际的重大科研成果在前海合作区进行产业转化。

  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1000万港元以上的项目,上一年度在前海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按照研发投入的20%予以奖励,每年最高15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生命健康等一批香港科技成果也在两地协作转化落地。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国际重大科研项目成果转化,这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资助的如‘产学研1+计划’和‘InnoHK’等项目,在内地开展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具有一定吸引力?!毕愀劾砉ご笱斯ぶ悄芨叩妊芯吭褐葱性撼ぱ詈煜急硎荆眯R言谇昂B涞叵愀劾砉ご笱昂G把丶际醮葱轮行?,未来考虑依托该平台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成果转化。

  除此之外,随着深港近年联手快速发展科技服务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生命健康等一批香港科技成果也在两地协作转化落地。

  就在近日港大青创学院周年庆上,该院也发布数据称,在前海成立一年来,已累计引进高科技初创企业67家,项目中领衔知名教授18位、博士40位、创新创业青年近300位,其中香港青年115位。各项目融资总规模已近四亿元,估值达数十亿,成为近年前??萍挤褚悼焖俜⒄沟牡浞洞怼?/p>

标题。

  《若干措施》在标准制定等方面对科技服务业机构予以支持,对主导制定且已发布湾区标准的科技服务业机构,予以每项10万元支持,同一机构年度申请此项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同时,鼓励科技服务业机构享受前海税收、人才、金融、知识产权、跨境数据流通等有关支持举措。其中,支持科技服务业机构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等各类融资工具,解决多样化融资需求。深化“科技+金融”融合,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跨境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

  事实上,近年来,从率先开展港澳申请人在内地发明专利实施优先审查及快速预审试点、举行“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到最近港大青创学院周年庆成果满满、“牙创汇”助力深港共建全球牙科创新中心、发布深圳首个支持研发中心专项政策……前??萍挤褚档摹扒昂K俣取比萌司?。

《若干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助推科技服务业在前海集聚发展。

  速度背后,与前海持续推出产业扶持政策密不可分。2024年7月,前海颁布新修订的《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支持科技创新实施办法》中,首次专章提出“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单个企业或机构每年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支持”,目前已组织开展三批次的政策申报。

  2025年9月,前海印发《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关于支持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研发中心可获最高200万元研发准备金,跨国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可叠加获最高600万元支持,资金分三年按40%、30%、30%比例拨付;同时,研发中心上年度符合要求的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按总额20%可享最高300万元支持。

  截至2025年9月底,前海已集聚科技企业5.5万家,现代服务业企业超12万家,其中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超35%。

  《若干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助推科技服务业在前海集聚发展,形成科技服务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七大加快布局的重点领域

  1、布局高能级研究开发机构

  支持链主企业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前海布局研发服务链,培育壮大研发服务主体规模。对入选“深圳市引进重点研发机构”或“深圳市引进重点创新型企业”的科技服务业机构,予以一次性50万元奖励,每家机构享受一次支持。

  2、推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向国际化、高端化发展,鼓励开展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国际化培训,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拓展海外服务网络,加强知识产权服务国际合作。对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等国家级知识产权平台,予以每年100万元奖励,累计支持不超过2年。

  对拥有专利代理师10名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予以一次性50万元支持;对拥有50名以上专利代理师且申请代理量累计20000件以上的专利代理机构,予以每年100万元奖励,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对专利代理机构拥有50名以上专利代理师且申请代理量累计20000件以上的,其在前海设立的分支机构,予以每年50万元奖励,累计支持不超过2年。同一家专利代理机构及其在前海的多个分支机构,仅一家机构可享受支持。

  上述两项不能重复享受。

  3、培育壮大工业设计行业市场主体

  支持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机构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创新发展,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工业设计与专业设计服务机构,按照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10%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加强与港澳及国际工业设计创新资源的对接,鼓励港澳及国际工业设计大师、青年工业设计师在前海设立创业空间、工作室,支持制造业企业与国际设计团队合作研发适合国际市场的产品。

  4、推动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团队和机构在前海提供专业化服务,鼓励技术转移人才申报市级“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支持建设深港及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促进技术贸易发展。

  对技术转移机构上一年度签署合同促成技术交易额500万元以上且1000万元以下的,按照技术交易额的3%予以支持;对技术转移机构上一年度签署合同促成技术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按照技术交易额的5%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对设立深港及国际技术转移重大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平台载体的科技服务业机构,或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设立的科技服务业机构,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科技服务,事前与前海管理局签订协议的,根据建设投入和建设内容,予以累计不超过3年、每年最高300万元支持。

  5、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建设

  对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且在有效期内的标准级孵化器,予以每年50万元奖励,每家孵化器累计支持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且在有效期内的卓越级孵化器,予以每年100万元奖励,每家孵化器累计支持总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孵化器晋级且符合条件的,可以申请补差。

  6、推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创新发展

  支持引进具备高端检测设备研发能力的机构,培育“研发-生产-检测-认证”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深化检验检测领域深港合作,推进检测结果互认。对获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CNAS等)认定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上一年度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按照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10%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7、推动现代工程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EPC)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建筑设计企业牵头承接总承包项目。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赋予建筑师在项目管理中的主导权,推广全过程咨询服务,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培育壮大前海现代工程服务业企业。

  依托前海深港规划设计建设平台,吸引全球顶尖规划设计机构、专家及产业链企业参与。推行与港澳及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工程管理模式。支持本地企业承接海外项目,参与国际竞争,对项目拓展、人才引进、法律咨询等予以支持。建立与香港规划建设业界的常态化合作机制。

  支持规划设计服务机构向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创新发展。拓展创新应用场景,在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展试点,对上一年度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规划设计服务企业,按照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的10%予以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累计支持不超过3年。

 ?。钦?张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