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00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_全国空降200元快餐联系方式_高端空降约茶快餐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大圖新聞

深中通道總工程師宋神友:攻克世界級難題,為超級工程提供中國方案

2024年10月25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秋風輕拂,伶仃洋上波光粼粼,深中通道如長龍臥波,來往車輛川流不息,雄偉壯觀。自今年6月30日建成通車,這座超級工程進一步打破珠江兩岸時空局限,成為“灣區(qū)頂流”。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深中通道車流量超百萬車次,假期首日車流量達15.5萬車次,再創(chuàng)開通以來新高。

  “如今每天看著來往車流,感嘆十多年來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自豪的心情難以言表?!苯衲陝倽M50歲的宋神友是深中通道的總工程師,從2010年項目開始籌備算起,他已經與深中通道共度了14年、近5000個日夜。采訪過程中,談及工程建設,宋神友滔滔不絕;但每當談起個人,他總是連連擺手,“這是上萬名建設者們夙興夜寐,用汗水、創(chuàng)新與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澆灌出的一座大灣區(qū)世紀工程”。

  2024年1月,宋神友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他說:“作為深中通道項目1.5萬名建設者的一員,我們共同攻克了六大方面的9項世界級難題,歷經7年才建成了深中通道。光榮屬于全體建設者?!?/p>

  “1號員工”的前期挑戰(zhàn)

  2010年7月1日,廣東省政府決定由廣東交通集團組織開展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項目前期工作。9月,廣東交通集團成立深中通道項目前期工作辦公室(下稱“前期辦”)。

  “由于我是第一個走入前期辦的人,所以被稱為‘1號員工’?!彼紊裼研χf道。2010年10月,懷揣著建設超級工程的偉大夢想,宋神友開啟了在深中通道激情燃燒的歲月?!耙驗閴粝耄嘁恍?、累一些,也不覺得難。我們也開始思考,將來要建一座怎樣的跨江通道,要怎樣來建設它?”

  提出方案、論證、修改、推翻重來……宋神友和建設者們夙興夜寐,為做好線位和工程方案選擇,深入開展了二十幾個方案的綜合比選,對登陸點和跨江方式進行充分研究,挖掘一切可能的方案設計,組織專家從技術、經濟、安全、工期等角度開展論證,力求選出一個綜合性能最優(yōu)的方案。

  “到了2013年,‘東隧西橋’的方案獲得多方認可,準備上報國家發(fā)改委批復,誰曾想這時,項目通航專題論證遇到了麻煩,立項隨即陷入僵局。”宋神友回憶,通航問題如果不能完全解決,3年來的心血將付諸東流?!斑@是影響項目關鍵命運的一場硬仗!”

  “西橋”究竟要多高的通航凈高,才能滿足廣州港今后的發(fā)展需要?隧道埋深設計多少,才能滿足技術與通航需求?為了解決一系列通航問題,項目團隊又組織了多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單位和科研團隊,在2年時間內開展了19項通航方面專題研究。

  “這是影響項目立項的‘天王山之戰(zhàn)’?!睍r間來到2015年5月18日,深中通道在廣州召開通航專題評審會。會議前晚,宋神友和同事們再度無眠,通宵達旦又一次對會議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梳理,小到會場布置、匯報安排和資料發(fā)送,大到專家答疑、材料準備……第二天的評審會上,報告取得了與會大多數(shù)專家和領導的認可,項目通航評審順利通過,宋神友才終于松了一口氣。

  道路是曲折的,行進是艱難的,前途是光明的。2015年12月21日,《廣東省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fā)改委批復,方案一錘定音。路線起自廣州至深圳沿江高速公路機場互通,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馬鞍島登陸,采用“東隧西橋”方案。

  “核心技術是要不來的”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先行工程開工,超級工程終于要從圖紙開始走向現(xiàn)實。

  為了使深中通道項目隧道適應超寬、深埋、變寬、大回淤技術特點及建設條件,宋神友在國內首次創(chuàng)新性提出了世界首例8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結構方案。該結構具有承載能力大、防滲性能好等突出優(yōu)點。但該結構是國內首次采用、國際首次大規(guī)模應用,面臨國內全產業(yè)鏈空白的困難:沒有相應工程經驗,沒有成熟的設計規(guī)范、施工經驗、質量驗評標準、檢測手段和方法……

  “為了解決遇到的問題,我們去調研,去思考,把項目的整體施工籌劃擺到桌面上,對著這些時間節(jié)點來想問題?!彼紊裼迅嬖V記者,通過倒排時間節(jié)點,他們發(fā)現(xiàn),如果海底隧道要如期完成安裝,就要大約一個月沉放一節(jié),又帶來了鋼殼制造、混凝土澆筑等能否如期完成的問題,于是有了鋼殼智能制造生產線的設想,有了自密實混凝土智能澆筑系統(tǒng)的設想,有了驗評標準和驗評方法的設想。相應地,鋼殼管節(jié)在澆筑完成后重達8萬噸,不能再通過頂推方法來移動它,于是有了研制輪軌式移動系統(tǒng)的設想……

  “可以說,這是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過程,系統(tǒng)性的工程,缺一不可。問題導向,需求引領,創(chuàng)新驅動。是項目建設的需要倒逼我們去創(chuàng)新,去研究,從裝備上、材料上、工藝上,乃至管理上來創(chuàng)新,從而解決問題?!彼紊裼颜f。

  同時,為了汲取他人在隧道鋼殼沉管管節(jié)制造技術上的長處,宋神友還曾組織技術人員到國外同類型施工項目調研。但不出所料,對方不會拿出真正的技術參數(shù)來供交流學習,現(xiàn)場也不給靠近,只能遠遠地看看。回國后,宋神友和同事們都認為:“核心技術是要不來的,鋼殼沉管的機理、自密實混凝土的配制、澆筑智能控制系統(tǒng)等,都必須自己研究!”

  面對難題,從2015年開始,宋神友牽頭組織20余家國家一流科技攻關團隊“產學研用”結合,4年攻關開展了近千組模型試驗,建立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計算理論、設計方法,創(chuàng)新材料和工藝,研發(fā)全新裝備,成功攻克了項目乃至行業(yè)“卡脖子”技術難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設成套技術和中國標準,填補了國內全產業(yè)鏈空白。相比傳統(tǒng)沉管隧道方案,該方案減少疏浚量1500萬方,直接經濟效益超過8億元,經濟和生態(tài)效益顯著。

  最終,深中通道攻克了六大方面的9項世界級難題,創(chuàng)造了包括世界最長最寬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最大跨徑最高通航凈空海中大橋等10項世界之最,形成了10項國際領先的重大技術,為世界跨海集群工程建造提供了深中樣本、廣東經驗和中國方案。

  “國家的發(fā)展給了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

  “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這項偉大壯舉。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為深中通道的建設積累了經驗、技術和人才。我們有些同志參加過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為我們帶來了好的經驗和做法?!彼紊裼颜f,深中通道能夠如期、安全、優(yōu)質建成通車,取得這么多的成就,是國家綜合實力發(fā)展的結果,深中通道是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裝備、材料、工藝、管理等多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是國家的發(fā)展給了我們實現(xiàn)夢想的力量?!?/p>

  “時常覺得自己很幸運,生在了這樣一個實干奮進的好時代?!?996年,宋神友從同濟大學橋梁工程專業(yè)畢業(yè),隨后進入廣東省公路勘察規(guī)劃設計院,從事橋梁設計工作。此后的14年里,先后主持過5座斜拉橋的設計,還負責了廣東省大部分年代久遠橋梁的搶險工作。2010年,成為深中通道“1號員工”時,他才只有36歲。

  如今,50歲的宋神友仍在深中通道繼續(xù)奮斗。宋神友介紹,自6月30日通車以來,深中通道承擔了當前珠江下游約四分之一的過江車流量,它已經深刻改變大灣區(qū)的交通格局。“我們正在深入打造珠江口通道智慧化工程,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確保它安全、順暢、舒適、智慧運行。”

  據(jù)了解,深中通道打造了智慧系統(tǒng)集成平臺,平臺搭載了路面事件檢測系統(tǒng)、數(shù)字孿生平臺和覆蓋全線的監(jiān)控設備等,路網調度中心能及時掌握全線路況,并作出應急處理,實現(xiàn)交通運營管理和突發(fā)事件的數(shù)字化管控。同時,依托廣東交通集團數(shù)字底圖及數(shù)據(jù)中心提供的數(shù)據(jù)基礎及地圖引擎功能,宋神友及項目團隊正積極推進國內首條包含路網感知、預測預警等功能在內的路網級智慧交通體系建設與應用,努力持續(xù)提升高速公路網的車輛通行能力。

  “中國式現(xiàn)代化是干出來的,偉大事業(yè)都成于實干。參與深中通道項目建設14年,我對此深有感觸。如果一切停留在‘想’的階段,而不是付諸行動,深中通道就不可能成就這些世界奇跡。”宋神友說,實干,就是在科學論證、科學規(guī)劃、科學統(tǒng)籌下,不畏艱難,一點一點地解決問題,積少成多,跬步千里,到了一個階段后再回頭來看,可能會驚奇發(fā)現(xiàn):我們居然做到了。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者 李赫)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