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00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_全国空降200元快餐联系方式_高端空降约茶快餐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大圖新聞

這,就是廣東“命運的齒輪”!

2023年12月18日 來源:南方+

[ ]

  該如何描述一場極致的改變?

  或許,可以從這組照片說起——

  泥地工棚百業(yè)待興、連片田野一望無際、邊陲荒地亟待開發(fā)、車輛行人擠滿渡口……

  你能認得出這些地方嗎?

  它們分別是“昨天”的深圳華強北、廣州珠江新城、珠海香洲城區(qū)、汕頭礐石大橋。

  時序交替,在人們臉上刻下歲月的痕跡,也在南粵大地留下舉世矚目的發(fā)展奇跡。

  是什么讓廣東、讓中國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命運齒輪的轉動,始于1978年的改革開放

  風起南方,開山出海闖世界。45年過去了,春天的故事,仍在不斷續(xù)寫;南海的潮水,始終奔騰不息……

  開山

  廣東,位于南海之濱、五嶺之南,秀水神山,寬廣溫潤,孕育出南粵兒女包容、開放、務實的精神氣質。

  在深圳中心區(qū)最北端,有一座因七個山頭相擁、狀如盛開蓮花而得名的蓮花山,這里立著名為“自我完善”的雕像:一位大力士揮舞著錘頭鑿子,不停地雕刻自身。

  這就像深圳的崛起,是無數勞動者用汗水一點一滴“鑿”出來的;也是改革開放的縮影,是一場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的“自我完善”。

“自我完善”雕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1979年7月,隨著轟隆一聲巨響,位于深圳南頭半島的蛇口正式破土動工、填海建港。這一炮如同春雷響徹神州,拉開了“深圳速度”的序幕。

  從地圖上看,蛇口東臨深圳灣,西依珠江口,南面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如果說深圳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那么,狹長的蛇口半島,就是改革開放的“第一根試管”。

  作為我國首個外向型工業(yè)區(qū),蛇口短短幾年就創(chuàng)造了24項“全國第一”:從“4分錢獎金”到率先實行分配制度改革,從打破“大鍋飯”到率先實行招聘用人……招招鮮,樣樣實。

  就這樣,“蛇口模式”全面推廣開來,牽引深圳經濟特區(qū)奮楫爭先、勇立潮頭。

  與此同時,偏遠的粵北山區(qū),迎來了一場堪比“開山”的深刻變革。

  飛來峽口,白廟北面,在清遠縣氮肥廠,一場全體員工討論會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這座當時清遠縣規(guī)模最大、工人最多的工廠,曾被寄予厚望,但虧損數字卻年年上漲。

  窮則思變。一番討論后,氮肥廠上下一致同意,用“記分計獎”的方式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后來又進一步演變?yōu)椤俺媱澙麧櫶岢瑟劇?。獎勵試行才幾天時間,廠里生產面貌煥然一新,當月就扭虧為盈。

  1981年,隨著國務院發(fā)文,全國上下開啟了學習“清遠經驗”的熱潮。這張“地方糧票”,一躍成為“全國糧票”。

  另一邊,在西江邊的一個偏僻鄉(xiāng)村,一位名叫陳志雄的農民決定來一次冒險承包大隊魚塘。新中國的第一次魚塘承包由此開始。此后,他跨生產大隊承包、大量雇用工人,在雇工被認定為“剝削”的年代,引發(fā)了一場長達三個月的全國大討論。

  事實證明,這條路子行得通!承包責任制釋放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得到中央和廣東省委的肯定,這個做法開始在廣東遍地開花,最終推動水產業(yè)及私營企業(yè)的大發(fā)展。

  這樣的首創(chuàng)故事,在當時屢見不鮮。

  滄海桑田,“開山”的探索比比皆是,開拓者的汗水澆鑄時間,烙出勛章。

  出海

  在今天的前灣片區(qū)桂灣河畔,矗立著一塊巍峨巨石,上面刻著“前海”二字。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對它抱著“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的期盼。

  蛇口的“開山第一炮”正式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與它一山之隔的前海,現在又再揚帆起航,乘風破浪。

  從“改革開放再出發(fā)”到“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從“一張白紙”起步到“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前海,于時代的巨浪中勇往直前。

  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如今,這里已經成為許多港澳青年“夢想開始的地方”。

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張瑋 攝

  香港青年陳升,9年前成為前海創(chuàng)業(yè)“先行者”,拿到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免費辦公室鑰匙;9年后,他又化身香港青年的“引路人”,幫他們打通北上創(chuàng)業(yè)的“最后一公里”。

  實實在在的優(yōu)惠政策,先行先試的創(chuàng)新成果……在陳升等香港青年眼中,前海就是家,這里的港人、港味、港式服務隨處可見,這個“特區(qū)中的特區(qū)”,與“蛇口基因”一脈相承。

  南海邊上,橫琴、南沙、河套,與前海同頻共振:

  雙向奔赴,琴澳書寫一體化新篇章;

  追夢弄潮,“灣區(qū)之心”逐浪千帆競;

  瞄準科創(chuàng),“小塊頭”展現“大能量”。

  粵港澳重大合作平臺,“四個輪子”轉出融合的深度、改革的力度、開放的廣度、前進的速度。向海圖強,締造大未來。

圖源:新華社

  滾滾向前的車輪里,有一抹綠色身影脫穎而出,在新時代改革開放中刮起新風,那就是新能源汽車。

  2023年8月9日,在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儀式上,董事長王傳福哽咽了,因為“新能源行不行,中國汽車行不行”這道證明題,比亞迪做了20年。 

  20年前,造電池的比亞迪決定造車,而且是新能源汽車,冷眼與質疑撲面而來;

  20年后,比亞迪穩(wěn)坐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中國躍升汽車出口第一大國,路越走越寬。

  王傳福說,這是比亞迪造車的故事,也是中國品牌造車的縮影。

  南沙汽車碼頭,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從這里駛向世界。

  如今,全國每6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廣東造,制造業(yè)當家的“金字招牌”擦得亮;

  越來越多“粵字頭”新能源汽車出海,外貿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招”出得穩(wěn)。

  “五外聯動”,不斷開創(chuàng)對外開放新格局。

  日新月異,“出海”的故事無限精彩,弄潮兒的勇敢劈波斬浪,篤行致遠。

  向未來 

  開山出海,內外兼修。

  45載再出發(fā),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qū),廣東立志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大灣區(qū),大機遇,大文章,廣東活力迸發(fā):

  全省齊心協(xié)力,要使粵港澳大灣區(qū)成為新發(fā)展格局的戰(zhàn)略支點、高質量發(fā)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粵港澳三地同心,正做深做實科技產業(yè)合作、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規(guī)則機制對接、加快資源要素跨境流動,國際一流灣區(qū)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大格局,大合作,大未來,廣東邀約世界:

  請到中國來、到大灣區(qū)來、到廣東來!

  2023粵港澳大灣區(qū)全球招商大會,達成859個投資貿易項目,總金額2.24萬億元,涵蓋了新一代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綠色石化、人工智能等高水平制造業(yè)領域。國內外的巨額投資充分證明:大灣區(qū)已成為全球最具前景增長極之一。

  廣東靠改革開放走到今天,在新征程上仍然要靠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

  從闖將到先鋒,從弄潮到領潮,激蕩45載向未來,廣東,敢作敢為、可期可待!

  【策劃】曹斯 胡良光

  【統(tǒng)籌】張西陸 丁曉然 卓杰

  【撰文】李珩丹 辜繼漫

  【剪輯】葉永康 姚佳爍

  【平面】甘展平 張昶

  【動效】黃澤偉

  【拍攝】張由瓊 董天健 姚志豪 朱洪波 王俊濤 石磊 張梓望 鐘志輝

  【素材收集】鄧偉康 陳天淇

  【運營】葉永康 董晨晨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