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900城市空降24小时服务_全国空降200元快餐联系方式_高端空降约茶快餐_全国同城空降服务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門分站 > 大圖新聞

廣東文旅市場火熱,今年這些地方強勢“圈粉”→

2023年11月13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元宇宙數字展區(qū)讓人流連忘返,非遺定制伴手禮、香港創(chuàng)意設計“帶貨”能力十足……前不久,2023粵港澳大灣區(qū)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東莞)采購會落下帷幕,吸引超46萬人次。

  近年來,廣東持續(xù)推動高品質文化供給工程,以“科技+”驅動文化產業(yè)轉型升級,讓文旅融合邁出強勁有力的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著力推動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繁榮發(fā)展”。廣東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設覆蓋城鄉(xiāng)、優(yōu)質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yè)體系和市場體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

奧劇《碉樓》走進江門開平赤坎華僑占鎮(zhèn)。受訪者供圖

  新模式、新路徑

  織密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隨著高胡奏出一個嘹亮的音符,一場活力四射的瑤族歌舞活動在廣州市文化館戶外廣場精彩上演。連日來,廣東省群眾藝術花會在這里火熱進行。舞臺從室內延伸至古色古香的曲藝園、千人廣場,來往市民不時就能與藝術驚喜邂逅。

  自今年1月開啟試運行以來,廣州市文化館以“十里紅云一灣水,八橋畫舫十六亭”的建筑特色,一躍成為城中熱門打卡點。截至10月初,約1800場惠民活動向市民敞開懷抱,超過80萬人次走進這座文化新地標,沉浸式感受嶺南文化風情。

  一座座文化新地標拔地而起,彰顯廣東文化設施建設的高水平。今年以來,廣州粵劇院、深圳美術館、佛山粵劇院等相繼建成開放。

  位于珠江江畔的白鵝潭大灣區(qū)藝術中心主題結構建設已接近尾聲。這艘由廣東美術館、廣東文學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組成的“文化巨輪”,即將搭載嶺南文藝瑰寶揚帆起航。未來,除展陳外,小劇場、室外水景、親水棧道將給市民帶來更多休閑空間。

  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駛入“快車道”,一批以“粵書吧”“粵文坊”為代表的公共文化新空間,則開進街頭巷尾、景區(qū)小區(qū),構筑城鄉(xiāng)文化“微地標”。

  “幾乎每天都來書房學習,這里靜謐舒適,還可以參加活動,以書會友?!奔易≈猩绞形髟飞鐓^(qū)的易女士,對“家門口的圖書館”贊不絕口。

  這座“藏身”西苑社區(qū)的香山書房,創(chuàng)新引入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團隊來進行運營。“00后”們用年輕人的新思維,打造了粵語角、音樂讀書會、非遺集市等一系列新潮活動。書房自今年8月起試運行,短短2個多月已服務超4.5萬人次,成為周邊居民休閑、充電的“文藝棲息地”。

  引入社會力量、聚合媒體資源,為新空間建設注入新活力。目前,“粵書吧”建設撬動近500家企業(yè)參與,投入超過3500萬元。打卡新空間,享受閱讀慢時光,已成為廣東人民的生活新時尚。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超過4000家公共文化新空間。廣東實現“省市縣鎮(zhèn)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建成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50個、文化館144個、博物館35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1617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編實織密,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舞臺仙氣飄飄,太美了!”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一場融合小品、歌舞、魔術等藝術形式的“村晚”近日在增城白水寨上演。自今年8月份啟動以來,派潭鎮(zhèn)“村晚”系列活動不僅為村民送上文化大餐,更在各大直播平臺吸引超100萬人次觀看。

  數據顯示,全省75.5%的行政村利用傳統(tǒng)節(jié)日、重要節(jié)慶日舉辦“村晚”、村民運動會等群眾自辦文藝活動。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村晚”,具備不容小覷的文旅引流能力。

  與此同時,廣東省藝術節(jié)、南國書香節(jié)等品牌惠民活動廣泛開展,一場場文藝盛宴讓文藝果實更加真實可感。

  新業(yè)態(tài)、新場景

  帶動文旅消費強勁復蘇

  一部《暴風》帶火了汕頭,一部《狂飆》讓江門文旅加速“狂飆”。

  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汕頭小公園錄得超96萬游客。游客除了打卡龐大的騎樓群,還能看非遺、聽潮劇、吃美食。江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qū)亦是人氣不減,5000冊“City walk”集章卡一早就被市民一搶而空。

  這是廣東文旅全面復蘇的一個生動縮影。

  “流量”變“留量”,廣東文旅“吸睛”又“吸金”: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接待游客5.0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900多億元,同比增長1.1倍,接近2019年的最高水平。

  節(jié)假日向來是各地爭搶客流的關鍵節(jié)點。廣東積極搶占流量風口,推出一系列高質量文旅產品“引客入粵”,助力文旅資源在社交網絡火速傳播。數據顯示,今年“五一”、端午、暑期和中秋國慶假期,廣東出游和接待游客量均為全國第一。

  “想不到在游船上,還能欣賞這么高水平的古典樂演奏。”帶孩子體驗珠江夜游的曹女士感嘆。7月至8月,廣州交響樂團組織31場音樂沙龍,在廣州景區(qū)遍地開花。

  以藝術賦能文旅,粵“游”好戲品牌深入人心。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廳屬專業(yè)藝術院團及各地藝術院團演出資源,開展近1200場“文藝演出進景區(qū)”活動。此外,文博場所頻頻解鎖新玩法,以高品質特展、劇本殺、沉浸式音樂會等特色活動,成為“引客入粵”的新IP。

  另一方面,夜間消費活力涌現,以夜間演藝、景區(qū)夜游、夜間集市為代表的文旅新業(yè)態(tài)遍地開花。

  聚合當地文旅特色,“夜游+”釋放文旅消費新場景、新活力。佛山推出3D大型文旅劇《南海潮》《千燈謠》,以聲光電技術展示佛山文化,在千燈湖公園不定時熱映;湛江結合雷州換鼓、醒獅舞龍等特色民俗,打造“一小時民俗文化精品展演”;廣州珠江琶醍搖身一變?yōu)椤按筇撇灰钩恰?,數十米宮燈長廊吸引市民打卡……

  “這個黃金周在廣州,看了張學友演唱會,還打卡了老西關,吃了地道美食!”為一首歌赴一座城,是不少年輕人的真實寫照。廣州、深圳躋身全國演唱會熱門榜單,帶來龐大客流,極大撬動了周邊住宿、交通和餐飲的消費。

  “演出經濟”的蓬勃發(fā)展,成為推動夜間文旅消費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廣東對全省夜間文旅消費做了統(tǒng)計調查,夜間文旅消費占了全天文旅消費支出的61.6%,夜間文旅消費活力遠超白天。

  “粵夜粵精彩”已成廣東文旅新風尚。截至目前,全省已經有11個國家級、7個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qū),涌現出廣州“Young城Yeah市”、佛山“夜佛山”、惠州“夜色惠精彩”、江門“夜僑都”等一批具有嶺南特色、在省內乃至國內都叫得響的品牌項目。

  新科技、新智造

  數字賦能驅動文化新業(yè)態(tài)浪潮迭起

  真人與AI虛擬人同步起舞、在元宇宙中與古人對話、一鍵定制數字“紋章瓷”帶回家……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十九屆深圳文博會上,一個個展區(qū)打破傳統(tǒng)體驗空間,文化與科技碰撞出耀眼火花。

  廣東文化產業(yè)跑出“新”優(yōu)勢。數據顯示,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增加值連續(xù)19年居全國首位,全省文化企業(yè)法人單位32.5萬家,規(guī)模以上文化企業(yè)1.05萬家,從業(yè)人員304.55萬人,均居全國第一。

  推出《少年》等網絡爆款原創(chuàng)歌曲,AI還原梅艷芳等歌手的天籟之音……在廣州,酷狗音樂、荔枝等優(yōu)秀音樂企業(yè)云集,數字音樂產業(yè)規(guī)??偖a值達全國1/4。多家國家級音樂園區(qū)和專業(yè)化產業(yè)園融合集聚,一個互聯網化的音樂娛樂生態(tài)圈正在廣東成型。

  大批粵產原創(chuàng)精品帶動影視、演藝、出版、創(chuàng)意設計、動漫游戲等優(yōu)勢產業(yè)進一步鍛造長板,形成了一批優(yōu)勢突出的產業(yè)集群。廣東動漫產值超600億元,游戲業(yè)收入占全國4/5,電競收入則占全國七成以上。

  數字賦能,為文化產業(yè)轉型升級帶來新機遇。近年來,廣東出臺《廣東省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實施方案(2021—2025年)》,實施文化產業(yè)數字化戰(zhàn)略,前瞻布局戰(zhàn)略性新興文化產業(yè)。

  隨著政策保障和產業(yè)鏈條建設不斷成熟,廣東文化新業(yè)態(tài)浪潮迭起。

  勵豐科技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用裸眼3D技術打造極致的“中國式浪漫”,騰訊利用PCG生成技術帶領3000萬網友“云游”復刻的喜峰口長城,凡拓數創(chuàng)研發(fā)國風超寫實虛擬數智人“沁沁”為廣州國家版本館代言……

  從“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廣東向世界秀出蓬勃的文化軟實力,也驅動著文旅消費升級。

  今年3月,2023廣州文交會發(fā)布“六大行動”方案,引領文旅產業(yè)“上云用數賦智”,培育文化出?!邦I頭雁”;9月,2023廣東國際旅游產業(yè)博覽會期間,“粵式新潮流”廣東文旅消費新業(yè)態(tài)熱門場景“出爐”,為灣區(qū)文旅描繪活力四射新圖景。

  新科技的涌現,讓高品質文化供給更及時地觸達群眾——中山影視城打造數字文娛產業(yè)基地,為游客帶來沉浸式的文旅新體驗;珠海太空中心開設元宇宙展區(qū),實現航展永不落幕;東莞隱賢山莊推出大型實景水舞燈光秀《蝶影》,半年引客近60萬人次……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未來,隨著一批世界級標志性景區(qū)景點、精品線路、文旅企業(yè)和示范區(qū)、活動賽事的落戶,粵港澳大灣區(qū)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名片”將更加閃亮。

  數讀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超過4000家公共文化新空間。

  廣東實現“省市縣鎮(zhèn)村”五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建成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150個、文化館144個、博物館35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1617個,公共圖書館總藏量等多項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前三季度,廣東接待游客5.04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6900多億元,同比增長1.1倍,接近2019年的最高水平。

  ●積極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已有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qū)5家、休閑街區(qū)4個、度假區(qū)1家,A級旅游景區(qū)621家。

  ●文化產業(yè)領先優(yōu)勢持續(xù)鞏固,2021年廣東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增加值6910億元,同比增長11.3%,占全省GDP比重5.54%,連續(xù)19年居各省市區(qū)首位。

  廣東動漫產值約占全國1/3,電影票房約占全國1/9,數字創(chuàng)意、網絡視聽、線上演播等新業(yè)態(tài)進一步做優(yōu)做強。

  (記者 徐子茗 黃堃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